经课程负责人申报,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后对2019年度学院优质在线课程申报结果公示如下: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课程学分学时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建设基础(限200字) | 教学效果(限100字) | 课程改革思路(限200字) |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 | 专业基础课 | 2学分/32学时 | 崔海坡 |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本门课程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国际班(蒙古班)学生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必修课。课程申请人自2006年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无机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均较为熟悉,近几年承担的各类课题,大部分都涉及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很好地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 | 近三年本门课程的学生评价分数分别为90.8、90.6、91.4 | 充分借鉴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上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方案的综合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案,精心准备教学素材,围绕课程所涵盖的基本知识点制作教学视频,基于教学视频设计系列学习任务,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设计和加强在线或线下主题讨论,通过完整的学习任务管理环节设计、驱动学生系统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形成在线学习与在线讨论、线下指导有机衔接的学习系统。 |
人体机能替代装置 | 专业基础课 | 3学分/48学时 | 赵改平 | 课题组成员均在讲授《人体机能替代装置》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获得学生一致好评,评教成绩均为优秀。课程开始至少三年以上,课题组成员对人体机能替代装置中的人工肾、人工心肺机、呼吸机和麻醉剂等均较为熟悉,并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课程团队中葛斌副教授从事人体机能替代装置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工作能力。赵改平、胡秀枋和周颖老师从事具有丰富的教学方面的能力,课件资料和课程网站比较成熟,为课程建设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材为葛斌老师编著的《人体机能替代装置》。 | 《人体机能替代装置》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近三年四位老师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该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医疗器械和相关设备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了基础。 |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机能替代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各组成部件、基本参数及监测方法,为解决设计中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为掌握设备的核心技术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课程拟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法相结合,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各种新机型、新技术的设备,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医疗器械发展的最新动态,拟选用Powerpoint、Flash、UG和ProE等技术相结合,开发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为网上在线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借助于题库,加深学生们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各个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WEB开发技术 | 专业课 | 2学分/32学时 | 孔祥勇 | 1.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课件。2.依托本课程做了大量的创新基金,上海市计算机及全国计算机比赛学生获奖项目。案例及代码,需求都有积累,需要整理成课件充实课程内容即可。3.现有在线课程代码与项目管理平台gitee.com/usst 4.课程课外企业创新导师讲座,PPT及线下讲座、课程,线上微信群。5. 之前录制过医疗器械相关视频,完成过教委相关在线课程内容建设。 | 1. 校内医学信息工程其他老师在后续课程、毕业设计环境都对本次课程的技术先进性,学生实际开发能力、创新能力给予肯定。 2.据用人单位反应,同学在Web及相关互联网技术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且上手容易,得到好评。 3.3督导反应课程教学灵活、生动、案例式教学有特色。 | 1.更快、更新、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内容模式和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的创新项目,紧跟产业趋势发展,并实现互联网+医疗的一系列项目。对新的框架Vue.js ,AngularJS进行重点研究。 2. 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对演示视频的制作,PPT内容,结合一些科技公司和业内专家的教程。 3.组织形式:1) 课程微信群,讨论。2) 课程直播间:借助互联网模式开展同步直播、录播等。3) 线下沙龙:组织分享会,邀请互联网产业界专家,医疗信息专家分享 |
食品化学 | 专业核心课程 | 2学分/32学时 | 叶泰 | 食品化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自2001年开设至今已近20年历史,主要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近三年年均授课人数60人,已累计近20年的期末考试A,B卷以及与课程匹配的教学PPT和教案,并且在学校教务处网站的课程中心中已有课程的电子教案和课程大纲。 |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学以致用,获批多项“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圆满完成项目。此外,该课程还助力学生参与“养乐多杯”全国高校食品创意大赛等多项高水平食品赛事。 | 将在线课程学习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通过观看在线课程视频实现课前完成知识传递,课中互动完成知识,课后通过测验和习题以及视频PPT完成知识固化。学生的课前学习、交流、测试和课后的反馈、评价,均可依托网上课程平台完成。 |
食品营养与功能 | 专业核心课程 | 2学分/32学时 | 管骁 | 食品营养与功能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开设自2008年,至今已有10余年历史。课程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每年的平均授课人数在45-50人左右。目前累积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匹配的PPT课件、教案和10余年的A、B考卷,并建设了课程的相关网站及电子资源。课程自开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几乎每年的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都在90分以上。 | 本课程近三年的学生和督导的教学评价平均都在90分以上,本科教学中期检查中,学生反馈 “课堂气氛活跃、讲课条例清晰、重点突出、课程知识拓展内容丰富”等。本教学团队青年教师曾获得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教学竞赛优胜奖等。 | 本在线课程在线下课程的基础上,以微课、短视频的形式对《食品营养与功能》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讲授,实现知识点的重点讲解和碎片化的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分为短视频课件、在线测试与作业模块、在线互动模块等三大单元,引入学生互评、在线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将在线课程学习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通过观看在线课程视频实现课前预习、课堂知识的互动和课后知识的固化。 |
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 专业课程 | 2学分/32学时 | 周雷 | 1. 目前课程每年第6学期开设一次。授课对象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数35~40人,课程PPT两套及演示代码,并构建相应的代码库,包括了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实用python语言为工具,实用pycharm等开发工具进行算法功能的实现 | 督导反应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PPT准备细致,讲解清晰,具备很好的教学效果 | 本门课程紧扣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让学生学习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分析的基础流程、学习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用机器学习和云计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战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 |
康复工程概论 | 专业核心课程 | 2学分/32学时 | 石萍 | 自2013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成立以来,《康复工程》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十多年来,研究所每位老师都要参与该核心重点课程的集体备课和授课工作。经过前期的建设和积累,我们已经积累了该课程较多的资源,并传布建设了课程网站。包括分别以基础理论教学和以创新实践为主的2个《康复工程概论》网站。 教学团队前期对康复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较为熟悉并具有就较为深刻的见解,出版了多部专著,包括《康复器械技术及路线图规划》(喻洪流、石萍 著)、《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与福利政策》(喻洪流、石萍、孟巧玲 著),前期的积累为更好地建设该课程提供有力的保证。 | 通过《康复工程概论》的讲授,极大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及科研兴趣,获批多项省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包括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8“挑战杯”上海市金奖。课程的主要负责人石萍副教授多次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课程教学优秀奖和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喻洪流教授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育才奖”。增强学生研究解决临床康复提出的科学问题和工程设计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康复多学科交叉团队中合作交流、研讨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求实创新的潜能。 | 1. 建立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引进国际康复新理念。 及时吸收国际康复新理念和国外优秀教材的精髓,,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选、融合、浸透以及加强与现代高新科技的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3.疏通康复工程发展的瓶颈,建立医工结合的新思维模式。 使课程在紧密结合临床康复诊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及时吸收康复工程产品研发中的最新成果基础上,建立知识模块和能力培养训练模块。 4.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架。 根据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康复工程概论》课程提出 “一个核心理念”、“两种基本”、“三个模型”、“四个拓展”的课程建设基本构架。 5.课程定位准确。以培养研究型人才、康复工程领域高层次的师资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在康复多学科交叉团队中合作交流、研讨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求实创新的潜能。 |
人机工程学 | 专业选修课 | 2学分/32学时 | 王殊轶 | 教学内容参考英文原版《医疗器械人因设计手册》 、《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IEC62366、606061-1-6医疗器械人因工程有关标准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人因工程设计标准。 课件借鉴了Tuffs大学、加州大学的医疗器械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我国的特点,对教学课件进行了双语设计。教学实例来自美国FDA数据库,本课程建设也得到合作的企业与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同行的专家支持。 | 该课程为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特色课,本科开设十余年,本课程一直深受在校学生的喜爱,连年获得学生“优秀”的教学评价,2015年学生教学评价在学院所有课程中排名第一名。 本课程也先后为上海手术器械厂、柯惠(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单位企业培训课程,工程硕士、江苏省等地方药监局培训、专题会议论坛讲座等授课,得到了社会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 课程目标定位为将打造为国内一流。将对IEC有关标准进行解读、研究不同医疗器械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人因工程测试方法等等,实现线上检索欧盟,美国有关标准并与课程知识点基本对应。实现通过不同的视频模块,掌握不同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可以明确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测试方法,课下查阅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医疗器械进行人因工程设计与可用性测试评价,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带到课堂进行分析点评,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纯理论讲解,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
信号与系统 | 专业核心课程 | 3学分/48学时 | 卜朝晖 | (1) 课程的PPT内容丰富、生动、图文并茂,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表达出来,注重物理本质,注重理论联系科研实践。 (2) 积累了丰富的试题库和案例库、作业、素材资源和参考资料等,并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进行了相应编写和更新工作。 (3) 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 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 丰富和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满足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加强和完善网站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完善线上与线下教学环节的安排、课程测试与评价,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使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平。 |
食品法规与标准 | 专业课 | 2学分/32学时 | 张建国 | 《食品法规与标准》是一门具有食品专业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课程内容健全、2009年开设《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历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学习本课程,人数达到300余人。在本课程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培训,联合人社部举办了多届《食品安全师》的培训,学生培训的达标了达100% | 《食品法规与标准》近三年的教学综合评分分别为80.8、85.2、90.1。这说明教学效果提高明显,已经具有良好的效果。 | 食品法规与标准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维护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食品法规与标准》是食品科学与工作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建设将围绕知识灵活生动化、形象化、案例化加强知识点和法规与标准条目的理解和记忆。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关注度,通过制作课程网站和及时通讯手段强化知识理解和强化。通过《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成为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专”才,更要成为一个为我国食品安全作出贡献的人。 |
食品自动售卖技术与商业模式 | 创新创业课 | 2学分/32学时 | 宋晓燕 | 1 本门课的基础内容为传感与检测技术,申请人已经连续授课超过5门次; 2 课程负责人在市政府挂职期间负责全上海市食品自动制售设备的管理工作,从理论、技术、装备、运营、法律法规及商业模式的各个层面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非常适合作为一门创新创业类课程; 3 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属于真实商业运作,目前企业已经赞助了我校一台自动制售冰淇淋机和自动制售咖啡机供本门课的线下实际商业运营训练。 | 1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培养实践性创业人才,得到了同事的高度认可; 2 本门课中,学生积极组织了创业团队,并得到基础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和后勤处等部门的支持; 3 督导对前期课程认可度较高。 | 本门课程以传感与检测技术为理论基础,以我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约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实际商业运作与训练达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本门课程中大部分实践环节都属于实际商业运作,突破了传统的路演模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严、知识的宝贵以及实践可贵。同时,本门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作能力,帮助他们顺利从0到1的社会化过度,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
PACS系统 | 专业选修课 | 2学分/32学时 | 陈兆学 | PACS系统相关内容自2005年起在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相关课程中进行重点教学,至今已有14年。其中,于2011年10月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资助并在其资助下建立了配套的教学文件、多媒体课件、课程参考资料等各种较为完备的教学资料,并于2016年8月在学院“精品本科”系列教材建设项目资助下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相关教材。因此,目前在专业改革、管理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等方面获得成效,积累了不少教学改革与研究经验。 | 本课程在兼顾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对PACS系统的发展动态有了系统把握,对PACS乃至医学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和适应能力获得了有效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安全素质和初步的PACS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和维护等素养。 | PACS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与交叉,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以便有效管理和使用。因此,在已有建设成果基础上,如何针对课程具体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课件和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利用动画、声音、视频、图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重新制作教学课件,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是课程改革当务之急。 |
软件设计模式 | 专业课程 | 2学分/32学时 | 尹梓名 | 目前该课程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第6学期专业选修课,每年开设一次,授课人数35~40人。配备课程PPT一套和包含每种设计模式的演示代码一套。同时该课程有配套实验课,对每种设计模式都有对应的真实案例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督导反应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PPT准备细致,讲解清晰,具备很好的教学效果 | 软件设计模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以往在学习时,普遍缺乏动手实践机会。微课作为多媒体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本课程拟利用“微课”技术和各种在线交互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
药物制剂工艺与设备 | 专业课 | 3学分/48学时 | 杜妍辰 | 本课程主要介绍制药行业中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9种制剂设备,使学生对制药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使用的专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制药设备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该课程获“学院获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度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该课程网站获“学院优秀课程网站奖”;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和“学院精品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自我更新”为教学目标的改革思路。 | 学生对该课程评价优秀,督导评价优秀,同行评价优秀。课程注重与学生的讨论与互动;采用多媒体教学,图片录像丰富,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着重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以课程理论为基础,科研为依托,开设的创新型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 充分利用学校课程中心提供的平台,将课程内容实现网络化,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录像上网。制作供学生自学的“学习版”教程,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另外在辅导答疑方面,积极改革创新,开设网上答疑和实时讨论栏目,采用网上作业和在线答疑方式,实现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
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 | 专业课 | 3学分/48学时 | 王远军 | 《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课程自2011年至今,已开课8年,面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开课,每届学生几乎全部选课,课程平均评价分数高于90分。课程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料,逐年完善了课件,课件内容丰富扎实,习题例题多样,可以多角度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2017年度经学院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发表教学论文1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了课程内容,完善了课程涉及的医学影像数据库、资料库、参考书。 | 2016-2017-2 学期,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学生评分91.1950,督导评分87;2017-2018-2 学期,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学生评分90.50;2018-2019-1 学期,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学生评分90.4330 。课程教学效果同行聂生东教授、陈兆学副教授评价优秀。 | (1)课件系统优化 (2)新增课程视频 (3)动画辅助编程 (4)影像数据建设 (5)习题例题完善 (6)严格规范编程 |
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之时至5月5日17时。
如对上述公示结果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务办公室(综合楼C314, 55271201)反映。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2019年4月30日